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[開箱] 當數位遇上傳統 Minolta X-70 / XG-M

P1020613
Minolta X-70 SLR with 50mm/F1.7 lens

「小時候總是喜歡躺在草地上抓著模型飛機,天馬行空似的追逐夢想;
長大後反倒迷戀蹲在鐵軌旁聽著蒸汽火車,復刻記憶似的走回歷史。」


現在想起來還真是矛盾.....

P1020620

我,開始接觸拍照的時間其實也沒有很久,幸運的是剛好家人在數位相機萌芽的時代買了一台Canon S50,
而正式來說,大概是老哥在大學期間買了第一台類單眼Minolta a200之後,我才漸漸地迷戀上攝影這件事。

P1020632

「拍照,可以穩定心情,可以培養觀察力,
更特別的就是能從小小的觀景窗中發現大大的世界。


隨後,拜科技之賜,數位相機開始大量地研發、生產與製造,功能新鮮有趣,造型五花八門,
早期可能是中產階級的知識份子才能享有的興趣嗜好,現在幾乎每個人手邊都有一台數位相機了,
但拍照在彷彿有著無窮子彈的數位時代底下,我們變成盲目似、無感似地隨便恣意按下每一張快門。

P1000492

所以我又重新回到底片機的時代,開始摸索未知的一切,
拍攝手中的每一張照片,都是必須經過設定光圈、快門,再慢慢地調準好對焦距離。

K00001
「喀嚓!」

然後送到相館沖洗之後,才會知道這張照片是否成功。
過程或許看起來很複雜,但是就是抱著這份「期待」,攝影似乎又更有趣了,
而且,平均下來一張照片的成本大約要十元,於是變成會好好地珍惜每一次的拍攝。

聊了這麼多,就是為了要帶到我最近新買的這台底片機 - Minolta X-70

P1020604

當然底片機又分成「傳統相機」與「自動相機」兩種,
簡單來說,前者是必須手動對焦,後者則是半按快門就可以自動對焦。
而在底片機的時代,最有名的就是「Nikon」和「Minolta」,後者則是在05年SONY買走了,
SONY這隻大怪獸讓Minolta正式走入歷史,所以自然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做鏡頭起家的相機老牌。

P1020317

這陣子突然掀起玩傳統相機的風潮,而最為經典的首款就屬「Nikon FM-2」
也就這樣在二手市場的身價被哄抬的相當高,我在找尋傳統相機的時候則是一直找不到合理的價位;
所以,我開始研究Minolta家的傳統相機,首選當然就屬「Minolta X-700」,其功能性能與FM-2幾乎一樣,
最後我選擇的則是它的後繼機「Minolta X-70」(北美銷售則是以XG-M字樣),與X-700兩者有著極為相似的外型。

P1020615

鏡頭則是搭配Minolta自身的MD鏡 - ROKKOR 50mm/F1.7
我不考慮變焦鏡,所以從50mm/35mm/28mm等定焦鏡尋找,預算考量則是就先買了這顆最便宜的50mm。

P1020616

我很喜歡這款的機身造型,特別是充滿著金屬質感(相較X-700則是塑膠感比較重),
Minolta的LOGO設計也很有風格,可是陪伴許許多多老相機迷的年輕歲月。

P1020611
P1020634

機頂由左至右則是底片感光、曝光補償、快門轉盤、電源開關(支援電子測光)、快門鍵、過片桿;
這是一台全手動傳統相機,不過特別的是X-70有A模式(光圈先決),至於準不準等我多拍幾卷後才知道了。

P1020605

簡潔的機背,與觀景窗的部分,
前一位主人有細心照顧,所以機身的狀況基本上是不錯的。

P1020607

其他外觀部分。(完整相簿連結:Minolta X-70 SLR

P1020617
▲賣家送我快門線與「Minolta」字樣的絕版鏡頭蓋。

P1020631
▲Minolta的歷史 - 當傳統遇上數位。

IMG_0431
▲目前還缺一條相機背帶,只好先拿GF1的來用了。


寫文章的同時,我才發現有「底片感光轉盤」這東西,而它是一直停留在800的位置,
天啊!也難怪我這一、兩週在拍的時候總覺得測光表的快門時間怎麼都那麼短,
每張在室外拍的照片都很擔心是否會過曝,所以也就拍的不多了,
花了兩捲底片學會了一次經驗,至於拍照的成果如何,
就請各位和我一起期待了吧!


最後,我想這是我這幾個月以來,花最長時間寫的一篇網誌了......(呼!)

0 回覆:

張貼留言